万里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起源,流经黄土高原,开沟凿谷,深涧腾蛟,浊浪排空,用携带千万年的泥沙铺陈出华夏文明的产床。泥沙,塑造了黄河的秉性,也成为黄河下游水患的根源。治理黄河水患,谋求长治久安也就成为千百年来多少代欧冠杯人的夙愿。
黄河水在晋陕大峡谷中咆哮着一路向南。7月9日上午,在黄河中游北干流碛口至禹门口河段,随着一声炮响,顿时黄沙漫卷,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始建设。本报记者也带着问题走近这座工程,去探索这样一个“大国重器”背后的秘密。
70年前期论证,在论证什么?
早在1954年,我国就首次提出在黄河碛口至禹门口河段修建骨干水库,开启了该河段治理的前期论证工作。所以,该工程可谓蓄力已久。可是,为什么到今天才正式开工?
水利部规计司司长张祥伟对此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近年来,黄河小浪底水库持续实施调水调沙,对减轻黄河下游淤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还需要古贤工程一起来发挥作用,形成水沙调控的“双动力”。古贤工程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立足于全流域,统筹考虑黄河流域的整个水沙调控工程体系提出的战略性骨干工程。
我国在1954年首次提出在黄河碛口至禹门口河段修建骨干水库。在论证之初,工程就遭遇许多难题。比如,其所处地基是红土地层,粉砂岩、长石砂岩和粘土岩等软硬岩交互分布,同时还存在多层顺层剪切带和泥化夹层,地质条件复杂。又如,水库运行既要满足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供水、灌溉、发电等开发任务要求,又要兼顾坝下生态流量以及小北干流湿地补水的需求。
2002年、2008年和2013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贤工程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70年来,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晋陕两省陆续开展了工程规划、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可研等阶段的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古贤工程的论证工作。“在论证过程中,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先后组织国内7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水沙设计、工程布局、生态保护、移民安置、水库运用方式、施工关键技术等46项重大专题研究论证工作,优化了工程建设方案,更好地满足多目标开发、高水平保护的要求。”张祥伟说。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提示:欧冠杯腾讯视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tom@jinrilexiang.com、0794-86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