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其在绿色经济转型中的独特优势。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实践,保险行业通过标准制定、产品创新、服务扩展等多维度措施支持绿色发展。从市场实践看,国内绿色保险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在丰富产品种类与创新服务类型方面进行多项积极探索。根据欧冠杯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2298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4.5%;累计提供保险保障金额高达709万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绿色保险又叫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其中,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又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有效运用这种保险工具,对于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发生,迅速应对污染事故,及时补偿、有效保护受害者权益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根据欧冠杯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板)》,绿色保险细分类别包括气象灾害巨灾保险、太阳能保险、绿色制造体系保险、新能源汽车产业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绿色环保装备保险、化石能源低碳转型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生态种植业保险、绿色贷款保险、碳交易保险、绿色低碳治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绿色外贸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险等六十九种。针对每一种细分保险类别,明确其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
二、行业政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此原则指导下,2023年以来,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涉及绿色保险的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持续助力绿色保险行业发展。中央层面上,我国绿色保险顶层设计主要在几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是持续推动绿色保险标准体系和保险机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二是推动农业相关绿色保险扩面增品,完善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地方层面上,多地通过明确绿色保险发展目标,建立绿色保险发展体系规划等方式,深化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服务,重点关注环责险、农业相关绿色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碳金融相关保险产品创新。
三、行业壁垒
1、监管政策与标准壁垒
绿色保险行业的监管政策与标准壁垒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复杂性和高标准要求上。首先,监管机构对绿色保险的定义、分类、统计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不仅要求保险公司具备高度的合规意识,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政策解读和合规操作。其次,绿色保险往往涉及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敏感领域,监管机构对这些领域的监管力度较大,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进入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和理解这些政策与标准,以确保业务合规性,这无疑增加了其进入市场的难度和成本。
2、技术与专业能力壁垒
绿色保险行业的技术与专业能力壁垒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理赔处理等方面。首先,绿色保险的风险评估需要借助专业的技术和工具,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风险进行精准量化。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体系。其次,绿色保险产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绿色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这要求保险公司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最后,绿色保险的理赔处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支持,以确保理赔的公正性和及时性。新进入者需要在这方面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资源,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与渠道壁垒
绿色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大型保险公司凭借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资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公司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新进入者要想进入市场并拓展业务,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网络。然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因此,市场与渠道壁垒也是绿色保险行业的重要进入障碍之一。
4、资本与规模壁垒
绿色保险业务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保险公司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较大的业务规模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损失。新进入者如果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持和业务规模支撑,可能难以承受市场波动和业务风险带来的压力。此外,绿色保险业务的开展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都需要保险公司具备足够的资本实力来支持。因此,资本与规模壁垒也是绿色保险行业的重要进入障碍之一。新进入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以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绿色保险产业链上游包括产品设计与创新、风险评估与定价等环节,是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的基石,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产业链中游主要聚焦于保险产品的销售与服务,是连接上游产品设计与下游资金运用的关键纽带。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到保险资金的运用与投资,该环节是绿色保险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资金投资应用领域包括清洁能源、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欧冠杯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欧冠杯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欧冠杯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经欧冠杯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股票简称“欧冠杯太保”。近年来,欧冠杯太保在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交通、碳市场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推行绿色投资并致力于在运营端实现生态友好,推动社会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上半年,欧冠杯太保提供的绿色保险保额约为56.1万亿元。
(2)欧冠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欧冠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在欧冠杯抚州注册成立,并于2003年12月17日、 18日及2007年1月9日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人寿保险公司,股票简称“欧冠杯人寿”。近年来,欧冠杯人寿深入践行绿色金融理念,从产品端、投资端和运营端协 调发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提升绿色保 险供给能力,聚焦绿色产业客户需求,助力绿色保险高质量 发展.2024年上半年,欧冠杯人寿绿色保险保额达5729.23亿元。
五、行业现状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其在绿色经济转型中的独特优势。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实践,保险行业通过标准制定、产品创新、服务扩展等多维度措施支持绿色发展。从市场实践看,国内绿色保险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在丰富产品种类与创新服务类型方面进行多项积极探索。根据欧冠杯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2298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4.5%;累计提供保险保障金额高达709万亿元。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稳定性高、规模大的特点,非常适合投向绿色产业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等。这些领域通常需要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保险资金的特性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通过绿色投资,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的推广,保险公司正在逐步加大在绿色投资领域的布局,以助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2)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驱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绿色保险的发展。在我国,政府通过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以及《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绿色保险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路径。这些政策不仅细化了绿色保险产品的分类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还提出了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加速推进,市场对绿色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社会认知度与接受度提升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绿色发展的深入人心,企业和公众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绿色保险在防范环境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主动投保绿色保险产品。同时,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绿色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和投保渠道。这种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升为绿色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基础。
2、不利因素
(1)绿色保险创新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保险领域的法律框架有所进步,但现有法规和政策仍存在缺陷,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对创新型保险的支持性较为不足。从立法层面来看,目前我国绿色保险相关法律条款分散且内容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为绿色保险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例如,对于环境污染的归责原则和赔偿标准,现有法律并未给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强制力。此外,在各类创新型绿色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环境管理人等可能部分重合,也可能分开,甚至可能出现保险合同外的其他人,超出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利益等方面的定义,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执行上的困难。举例来看,《保险法》第十二条指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而该表述在环境损失保险中并不完全准确。从绿色保险管理机制来看,虽然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风险评价和承保理赔的管理方法,但尚未建立起参保企业及承保机构的长效监督体系,风险评估标准与污染损害量化技术标准未触及细分领域。叠加绿色可持续信息披露不足带来的保险公司与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险企难以全面了解参保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直接影响了绿色风险的准确评估和保险产品的合理定价。
(2)绿色保险市场创新活力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日益丰富,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面临社会参与度不高、企业投保意愿不强、保险公司投入有限等问题。社会参与度不高。首先,绿色保险市场主体培育不足,导致社会参与度不高。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低碳生产生活的认识尚显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费率差异化,以提升绿色环保意识。此外,对个人主体的参保激励措施不足,多数省市还停留在宣传倡导层面,未能实质性地激发公众参与低碳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企业投保意愿和参保动力不强。一方面,企业对绿色保险风险分担和主动管理功能缺乏了解,导致在选择险种时缺乏科学分析,多从经营成本角度进行决策。另一方面,绿色保险的费率普遍较高,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而目前对参保企业的补助政策尚未完善,仅有部分地区实施了保费补贴试点,未能全面激发企业投保动力。最后,保险公司在绿色保险领域的投入有限。一是保险公司对“双碳”目标下绿色保险的新需求和新风险研究不够深入,基础数据缺乏,导致在承保、风险评估和费率厘定方面面临挑战,限制了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二是现有的绿色保险激励机制覆盖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环责险和安责险等少数产品上。多数绿色保险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且面临较高的尾部风险,盈利能力受限,导致保险公司推广动力不足。
(3)保险资金绿色和ESG投资实践有限
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与绿色及ESG投资理念高度契合,但在实践中遭遇投资理念、投资渠道和风险管理等多重挑战。第一,在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方面,尽管《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中明确了绿色投资行业分类标准,但除去绿色债券外,大部分资产例如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的绿色属性仍需要保险公司自主判定,使得保险资金进行绿色投资时较为保守。第二,在投资渠道方面,我国ESG投资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导致ESG相关投资品种种类和差异性不足。目前除了绿色债券,其他投资品种如非标资产、公募REITs、ESG主题基金和理财产品在规模、期限、策略等方面与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亟需扩展和深化保险资金ESG投资渠道。第三,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现阶段多数保险公司暂未构建系统性的ESG投资风险管理框架和管理机制,难以在风险评估中有效融入ESG评价指标。此外,整体绿色投资信息披露不充分和绿色投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都制约了保险资金的绿色投资实践。
七、竞争格局
我国在绿色保险发展方面政策不断加码,在此背景下,国内保险公司加速探索开发绿色保险产品,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从绿色保险保额来看,2023年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绿色保险保额合计超200万亿元。其中,欧冠杯太保绿色保险保额较高,达109.2万亿元,排名第一;欧冠杯财险、欧冠杯平安绿色保险保额分别为75.5、48.9万亿元,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
八、发展趋势
1、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加深,我国政府已明确将绿色保险作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未来,政策引导与支持将持续加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绿色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绿色保险的定义、分类、监管标准等,为绿色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其次,政府将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保费补贴等,以降低企业和个人购买绿色保险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将加强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优化。这些政策的持续加强将为绿色保险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2、产品创新与服务日益多样化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保挑战,绿色保险行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品创新方面,保险公司将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绿色保险产品。例如,针对农业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将更加注重对农作物病虫害、土壤污染等风险的保障;而针对工业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则可能涉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保障。同时,服务多样化也将成为绿色保险行业的重要趋势。保险公司将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防控等,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风险。此外,保险公司还将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3、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加速扩大
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ESG理念的深入人心,保险资金在绿色投资领域的布局将不断扩大。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将保险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以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的投资回报,还可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险公司将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探索绿色投资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同时,保险公司还将加强对绿色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欧冠杯腾讯视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tom@jinrilexiang.com、0794-86343812。